您所在位置: 首页> 农伞天地> 精英推介> 正文

郑党贞:用责任担当书写援藏情怀

发布时间:2021-09-15 来源:网络编辑整理

紧随时代的脉搏,紧靠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需要,才能使个人的命运绽放出绚丽的风彩,这是郑党贞的人生信条,也是当年他面对国家援藏的需要、家庭的困难和个人的健康选择时给出的答案。三年的援藏工作中,他尽心、尽职、尽责,向组织和农场干部职工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常怀感恩心,励志报国恩

郑党贞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火红的年代成长,早在八十年代上大学时就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受党教育培养多年,他的内心早已播下了报效国家的种子,一直渴望有一天能到祖国需要的地方贡献自己的力量。

乘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他有幸来到了深圳求学,毕业后就投身到特区的建设事业中。从1990年入职福田区政府开始,他先后在福田区计划统计局、福田区发展和改革局、南园街道办事处、福田区城市管理局(行政执法局)等机关部门任职,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城市管理方面积攒了丰富的经验。

2010年,深圳市委组织部面向全市征召援藏干部,郑党贞的内心产生了悸动。他迅速查阅资料,向上两批援藏干部了解当地社会经济等情况,觉得林芝地区察隅农场党委书记这个岗位很适合,便有意报名:“察隅农场是当年的边疆战士建设的,农场的干部职工大多是留守官兵的后代。农场不仅仅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社会,需要承担社会管理职能,所以要将农场建设好管理好,不但要懂经济管理,也要有社会管理能力。如果能为他们服务,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和使命感。”

当他和妻子商量后,妻子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一方面,家里只有三口人,孩子刚考上大学,他再去援藏的话,一家三口就要分居三地;另一方面,担心他面对高原缺氧,身体会吃不消。面对着国家的需要、家庭的困难和个人的健康,他毅然选择了前者。妻子深知这是他的人生梦想,也明白这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便不再阻挠。

2010年7月14日,广东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察隅农场工作组正式进驻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农场,郑党贞担任农场党委书记,这是他第一次踏上雪域高原。接下来的三年中,他用一名共产党员的实干担当谱写了自己的援藏情怀。

三年援藏路,一生农场情

一到农场,郑党贞立即投入工作,经过初步了解对农场情况有了大致掌握:农场的基础建设较差,道路、水渠等生产设施原始,饮水、住宿、文体等生活设施缺乏;经济结构属于传统低附加值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以种植花生、玉米、番薯和养猪为主,且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落后,农场经济抗风险能力较差。

接着,他开展了更深入的调查,通过走访、谈心、座谈会等方式,对农场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随后,他发挥自己在发展和改革部门的工作优势,聘请专家共同为农场分别制定了三年和五年的发展规划。

有了发展规划,他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寻找合适的项目开展帮扶工作,很快便确定了发展的目标。“察隅农场气候比较好,但交通偏僻,人口较少,缺乏发展工业、商业的基础,只能把主要产业继续集中在农牧业方面。”经过进一步的调研,他很快将目标锁定在“铁皮石斛、天麻等名贵药材种植,高山淡水鱼养殖及梅花鹿养殖”等项目。

经济扶贫的同时,他还不忘开展智力扶贫。此前的援藏干部,就有对农场在读的大中专学生开展帮扶工作。他在此基础上,将受助面进一步拓展到小初高学生。

他说:“我们希望农场的所有孩子们不要因为贫困而影响学业,只有提升他们的教育水平,才能进一步改变农场的面貌。”他将所有的学生信息编成一个花名册,联系到深圳的爱心家庭,实现了一对一的资助。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创新了学习结对子项目,通过就读浙江大学的儿子联系到学校团委,在学校团委的支持下,实现了大学生跟农场学生一对一网络学业辅导。

在汉藏各级领导和有关组织部门的关心、指导、支持和帮助下,在农场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下,援藏项目一一落地,为农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三年的时间,农场职工的人均纯收入和集体总收入分别翻了一番。在广东省第六批援藏的三县两场五个处级单位中评选的六个产业创新项目,察隅农场的“铁皮石斛种植、高山淡水鱼养殖、特种珍稀野生保护动物梅花鹿养殖”位列其中。至今这三个项目依然为农场不断带来经济效益。

在促进农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察隅农场的场容场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新修了包含集图书室、电脑室等功能室在内的文化楼,农场的道路、水渠、围墙等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来时激情拥,别去梦想成

“三年援藏路,一生农场情,头戴边关月,难排苦相思。常怀感恩心,励志报国恩,来时激情拥,别去梦想成。”这是郑党贞三年的援藏感言。援藏生涯成为了他生命中一段宝贵的记忆,增加了他生命的深度与厚度。期间经历的艰险、困难与挫折,洒下的汗水,收获的喜悦,至今依旧历历在目。

留给他印象最深的,应属每次从林芝市区到农场往返时必经的道路。从市区到农场,全程600多公里,这是一条紧贴在悬崖峭壁边的道路,道路一旁是陡峭的山崖,一旁是山涧,湍急的河水奔流而过,最深处多达几百米;中间还要翻越两座海拔四千多米的雪山;沿途上滚石、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更是频发。而他在农场的三年,正值国家提升基础设施建设,道路进入重修阶段,白天封路,晚上才能通行,这为他进出农场添加了更大的困难。

在这条道路上,每次进出都是生死考验:第一次进藏时,从县城到农场70公里的路程,他一路上看到了30多处泥石流,走了5个多小时;有一次到林芝市委汇报工作时,恰巧遇上塌方,他只能坐车到塌方处,徒步翻越过山,再从另一头乘车前往;还有一次晚上行车时,一块飞石在车辆前闪过,差点将车和人砸下汹涌的江水中……让他感到欣慰的是,随着国家基础建设的投入,这条道路已经得到很好的改造,道路安全也得到了较好的保障。

作为第六批援藏干部,他目睹了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通过援藏,西藏人民共享了祖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党正带领着西藏人民与全国人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并肩前进。“这些变化说明党中央当年动员全国的力量共同援助西藏的决策是十分英明正确的。”他补充道。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领导干部,他充分感受到党委的引领对开展各项工作起到的关键作用。在农场各项攻坚克难的工作中,他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确保了三年援藏工作的顺利完成。

2013年6月,郑党贞荣获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优秀援藏干部”称号。他忘不了在援藏工作接近尾声时,农场全体职工干部写下请愿书,希望他能留下来,继续完成他为农场制定五年规划的心情,也忘不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和满身祝福的哈达。

【人物简介】

郑党贞,198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党组书记。曾在福田区发展和改革局、南园街道办事处、福田区城市管理局等机关部门任职。2010年7月14日,作为广东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察隅农场工作组进驻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农场担任农场党委书记。2013年,荣获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优秀援藏干部”称号。

(资料整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