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农伞天地> 精英推介> 正文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获得者符小琴:20年坚守初心,只为一杯好茶

发布时间:2021-07-29 来源:网络编辑整理

从普通的一线制茶工人,到海南农垦最年轻的制茶技师。20多年来,符小琴的成长见证了海南农垦茶叶产业的跨越发展,也印证了一个朴素道理:只要勤劳肯干,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灿烂星空。

“每天,天蒙蒙亮时开始采茶,才能保证茶叶新鲜。”近日,在位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海南农垦乌石白马岭茶业有限公司茶叶加工厂,“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获得者符小琴将制茶过程娓娓道来。

2000年,符小琴进入茶厂工作,起初跟着厂里的老师傅们学制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学。但有一次师傅临时请假,离了师傅的符小琴“慌了”,这才意识到,自己并没有独立完成每道工序的能力。

此后,符小琴成了茶厂里的“游击队员”,完成本职工作后就溜到别的工位上“偷师学艺”。久而久之,她成了制茶班的“多面手”:看汤色,知茶品;凭手感,控温度;瞅一眼、闻香气,便可辨出茶叶的发酵程度。

正是这股不服输、肯钻研的精神,让符小琴从一名普通的制茶工人,走向茶叶产品研发的道路。2009年,海南农垦乌石白马岭茶业有限公司前身岭头茶厂转型重组,决定成立高香茶班研发“新、精、优”高端产品,作为班组“领头雁”的符小琴既兴奋又深感责任重大。

研发初期,茶厂经费紧张,设备少而旧。为了探索出一套可行的加工工艺流程,符小琴和团队每天用少量的茶青原料做试验,采用不同的温度杀青、揉捻、发酵、烘烤、对产品开汤审评等,反复研究和试验,虚心请教老茶工,整整一个夏天都在车间里度过,每天工作在10个小时以上。

制茶并非一成不变,受季节、天气、温度、原料等因素的影响,随时都要依据实际情况,把控制茶的各个工艺环节。制茶工艺的干燥环节技术难度大,火候难以掌控,温度过高、时间过长会导致茶叶细碎、过干,温度不够又无法充分挥发出茶香。为了攻克难关,符小琴和团队反复尝试,轮流值守在机器旁,定时用手感受茶叶湿度。

凭着这股死磕到底的韧劲,符小琴和团队最终陆续研发出白马骏红、白马君红、白马雾珠等在市场上颇受好评的产品,实现了茶厂茶叶产品结构从单一低质向产品多元化、高端优质的转变。

为了让工作室的技术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全流程制茶工艺,符小琴要求所有制茶工进行每周轮岗。同时,将岭头茶厂老师傅传帮带的传统传承了下来,无论有经验的老工人,或是啥也不懂的制茶“小白”,符小琴都能迅速地和大家打成一片,营造出互帮互助的大家庭氛围,让每个人都能在岗位上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正是这样一个拧成一股绳的集体,在短短几年间,不仅研发出白马红珠、白马金红等高端茶叶产品,又新研发出了白马骏红针形茶和白茶茶饼两种新品,一上市便广受好评,快速占领高端茶叶市场。

“2000年我嫁到海南农垦乌石农场,随后进入岭头茶厂工作,20年就没挪过窝。也不知道是啥时候开始,就爱上了制茶。”用符小琴的话来说,以前在茶厂工作,是为了方便照顾家庭,可后来干着干着,经常都吃住在茶厂了,反而没时间照顾家庭。

“通过勤劳、思考、积极开拓市场,茶厂职工和采茶村民的日子如今越过越好。”符小琴说,茶厂通过研发新产品让茶叶卖出好价钱,同时带动更多周边村民种茶、采茶,拓宽增收渠道,走上共同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好山好水出好茶,守住绿水青山,才能实现茶叶产业健康发展。”符小琴提出,要发挥海南茶叶生长在五指山热带雨林的自然优势,通过不断创新出好茶,开拓线上线下营销渠道,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扩大海南农垦茶业品牌影响力,把海南茶也销得更远更多,带富山区茶农。

(资料整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