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下旬,正值当地白萝卜成熟,贵州省威宁县双龙镇红光村第一季白萝卜喜获丰收。在地头,只见一个个大萝卜皮色净白、排列整齐,村民们说,下一步就等着装车、清洗了。“我们种了100多亩,亩产5吨左右,每吨价格700元以上,第一季的收益在40万元左右。”红光村党支部书记耿忠劝说,萝卜一年可以种两季,村民的收益还算可以。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梅时勇却不无忧虑地说:“从全国来看,萝卜产业还处于高度无序状态,迫切需要国家尽快立项,进行全产业链系统科技研发。”
萝卜是威宁县著名的“三白”之一(白萝卜、大白菜、莲花白),在全县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日前,由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南方经济作物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全国萝卜产业技术交流会在这里召开,与会专家和从业者均表示期待产业转型升级,改变目前“萝卜大而不强”的尴尬局面。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秘书长张互助介绍,萝卜营养丰富、药食两用,在我国各地栽培广泛,历史悠久。目前有100多个品种,常年播种面积1800万亩,是除了白菜以外的第二大蔬菜作物。值得一提的是,萝卜规模化产区大部份分布于高寒地区,既有效保障了城市鲜菜供应,又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程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萝卜产业链条还有待完善。
梅时勇研究员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南方经济作物研究中心特色蔬菜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他创建了萝卜单倍体育种技术体系,创制萝卜双单倍体纯系一千余份,选育了雪单系列、中萝系列晚薹萝卜新品种,成功进行商业化应用,打破了春白萝卜种子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他说,我国萝卜生产已实现周年均衡大规模优质供应,且已成为我国蔬菜市场压舱石,任何季节只要出现区域性灾害、出现鲜菜短缺,都可以大规模调鲜萝卜补缺。但同时我国萝卜产业仍处于高度无序状态,虽然每年散户在减少,规模化生产商在增加,但萝卜主产县的数量也在显著增多,全国总体上生产过剩,海量供应商对应海量消费者,且周年出货的生产商仍然稀少。萝卜批发行情剧烈波动,萝卜种植形同赌博,风调雨顺、高产优质的年份必然亏损;大规模区域性天灾的年份,受灾区域无收成,未受灾区域价格上涨,盈利显著。威宁市场萝卜现在每吨700元的价格还算正常,在每吨400元以下时,有些地方的农户往往会因为无利可图,只好让萝卜烂在地里。
梅时勇表示,有必要提升萝卜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特别是要加强不同小气候区基地之间的关联度,形成针对不同主要销售区的周年供应基地组合,提升宏观决策的可预见性与供货稳定性。在研发领域,我国各省都有萝卜产业技术研发团队,但当前萝卜产业经营主体规模均偏小,不具备研发能力,研发力量均分散在各不相同的公立机构,且各团队的考核指标通常与萝卜产业关联度不大。同时,由于我国至今未就萝卜全产业链系统科技研发立项,无法以项目的形式整合国内众多研发团队的力量,构建分工协作的工作体系,形成合力。
研判形势后,全国萝卜产业技术交流会与会人员达成共识,将尽力协调有关萝卜产业技术研发团队,构建分工协作的工作体系,将当前有限的研发资源用在刀刃上,着力解决我国萝卜产业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业内人士分析,我国萝卜种子行业曾受到进口春白萝卜种子的严重冲击,梅时勇研究员的萝卜单倍体育种技术取得突破并成功商业化应用后,当前局面已经有所缓解。现在,各萝卜育种团队正在创制各类不同根形皮色的晚薹萝卜新品种,待这一波新品种创制完成后,国产春萝卜品种必然获得主要市场份额。
据了解,2012年9月首届萝卜产业技术交流会在湖北恩施召开后,萝卜产业链已经实现了较大发展。在农业投入物方面,推出了适宜国内不同萝卜产业主体的近二十种定型洗萝卜机,并已升级为萝卜清洗生产线,在全国各萝卜主产区得到充分应用;在专用肥、专用农药、专用精量播种机、专用耕整机具、专用收获机械、田间转运专用车具等方面,有关方面也正在整合力量,力争更广泛地应用于萝卜主产区。
(资料整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