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农伞天地> 前沿技术> 正文

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

发布时间:2021-11-23 来源:网络编辑整理

如今,在天山南北广袤田野里,卫星定位导航的智能播种机、大马力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等一批现代化农机大显身手,“汗水农业”朝着“智慧农业”加速转变。 

  随着新疆科技政策和项目落地,有效推动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发展水平,农业科技创新在多方面成果迭出,进一步激发了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在基层开展科技创新的活力,加快了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速度。自治区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赵鹏说,科技兴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了强劲动能,已成为新疆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抓手。 

  核心技术 加快攻关步伐 

  11月初,沙雅县192万亩棉田全面进入采收期,一辆辆采棉打包一体机奔跑在棉田里。据了解,单台采棉打包一体机一天能完成200亩地的采收,相当于600名拾花工一天的工作量。 

  近年来,新疆不断提升农机作业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诸多高新技术的应用正在助推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新疆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升,棉花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以上。 

  棉花高产高效离不开科技助力。“‘十三五’期间,新疆启动重点研发计划专项——‘棉花提质增效技术创新工程’项目。专项攻克了一批产业链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赵鹏说,仅“十三五”以来,新疆棉花品种选育取得了较大进展,选育审定棉花品种70多个,支撑了新疆棉花产业发展。 

  落实“藏粮于技”关键在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赵鹏说,2021年,为进一步破解种业“卡脖子”问题,新疆对标培育了一批“优质专用、高产稳产、多抗广适、适宜机械化”小麦、粮饲玉米及棉花新品种。设立了新疆主要作物生物育种创新工程,开展小麦、玉米、棉花三大产业育种攻关,全面增强新疆主要农产品种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成果 转化为生产力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能否转化为生产力,关键在推广。”赵鹏说,“十三五”期间,新疆共组织农业领域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任务专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专项1809项。 

  “实施《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来,我们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种养加销一体的思路,以科技为支撑,重点围绕特色高效农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物流等产业开展技术攻关和示范,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带动农民生产增收和就业增收。”赵鹏说。 

  如今,新疆已建立37个农业科技园区、1个现代农业科技城和42家星创天地,面向14个地(州、市)开展科技服务。 

  《自治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科技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眼下,我们正通过项目支持、专项补贴、有偿服务等方式,引导各级农业科技人员到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赵鹏说。 

  创新驱动 为发展蓄力量 

  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完善乡村人才支持政策方面,《自治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科技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引导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乡村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乡村企业,建立健全科研人员校企、院企共建双聘机制。通过项目支持、专项补贴、有偿服务等方式,引导各级农业科技人员到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 

  新疆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改革,完善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体系。目前,自治区级科技特派员已覆盖全区所有乡镇。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至2019年,新疆科技特派员累计推广新技术1824项,引进新品种1925个,直接参与科技特派员项目农户近46万户,培训农民271万人次。 

  “我们围绕乡村种植养殖新技术引进推广、产业链延伸、增强农业科技需求供给、农牧民科普教育、科技特派员能力提升培训等内容,实施了2021年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专项——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项目。”赵鹏介绍。 

  与此同时,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引领和带动更多小农户挑起“金扁担”,提升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汇聚起现代资源要素的合力,将人才、资金、技术等拧成一股绳,让新农人带动形成更多“科技共同体”,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资料整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