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农业百科> 三农热文> 正文

用实力诠释“湖广熟,天下足”

发布时间:2021-07-07 来源:农伞网

夏日,行走湖湘大地,碧绿的稻浪,怒放的莲花,美丽的乡村,欢笑的农民。

回眸百年——

三湘四水已然五谷丰登,生机勃发。

三湘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奋发进取,赶走了千百年来挥之不去的饥饿梦魇,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三湘大地,日新月异,焕然一新。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风雨兼程,湖南农业农村经济、粮食生产,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前行。

从土地改革到农业合作化,从人民公社到家庭承包经营,从城乡统筹到乡村振兴,通过每一步探索和改革,湖南农业农村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

1949年至1957年农业恢复发展阶段,湖南粮食总产量增长了76.80%。1953年湖南省粮食达到1034.1万吨,比1949年增长61.39%,到1957年增至1132.4万吨。

1958年到1963年湖南农业农村经济在艰难中探索,1961年全省粮食总产一度降至803.40万吨。1963年到1966年通过国民经济调整,农业生产有所回升。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压抑,农产品供应不足始终困扰着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动员农民群众进行大规模农田基本建设、推广农业科技等方面具有的特殊作用,集中力量大修基本农田水利,湖南农业生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1966年到1979年,粮食总产量由1263.3万吨增加到2218.2万吨,增长了75.59%,但农业内部结构不协调状态加剧。

改革开放,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全面发展。1978年至1998年,湖南农业生产驶入了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全省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1982年,粮食产量即达到2439.80万吨,比上年增长10.8%,创当时历史最高水平。1986年至2000年,先后分十批累计建设50个商品粮基地县(市、区)。

城乡统筹,农业农村经济进入科学发展。1998年到2011年,湖南农业农村进入城乡统筹发展阶段。1999年开始,湖南组织实施“568”工程(调减早籼稻500万亩,发展600万亩玉米和800万亩高档优质稻),全面启动实施十二大农业工程。2006年,湖南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省实施“千村示范工程”,确定了1211个新农村示范村。在全国提前一年全部免除农业税,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惠农政策。到2008年,全省即基本形成了粮食、棉花、油料、柑橘、茶叶、苎麻、生猪、牛羊、奶牛、淡水产品等十大优势产业带及一批特色农产品产业带。

2016年率先启动全域美丽乡村建设的湖南省浏阳市大瑶镇南山村

乡村振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012年以来,湖南推进组织实施“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百片千园万名”科技兴农工程和“百城千镇万村”工程,加快建设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中有升,粮食生产“基本盘”稳固。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罕见自然灾害双重挑战下,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7%,增加0.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585元,增长7.7%,绝对值排位由全国13位提升到12位,增速排位由全国23位跃升到13位;“四带四推”产业扶贫模式,带动全省35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全面增收脱贫。

我欲因之梦寥廓 芙蓉国里尽朝晖

艰难探索,改革开放,华章日新。

湖南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勃勃生机,农业、农村和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任凭风浪起,我有压舱石。湖南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工作的头等任务,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彰显了国家粮食安全的湖南担当,用实力诠释了“湖广熟,天下足”,为确保国家粮食战略安全和大宗农产品有效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

农业经济总量迅速扩大。2020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7512亿元,是1949年15.84亿元的474倍。农产品加工业年产值达1.86万亿元,居全国第7位,中部六省第3位。

1949年以来,湖南粮食生产实现六次飞跃。1949-1957年,粮食总产量由640万吨增加到1132万吨;1958-1971年,增加到1644万吨,实现第二次飞跃;1972-1978年,增加到2088万吨,实现第三次飞跃;1979-1983年,增加到2653.9万吨,实现第四次飞跃;1984年到1999年,增加到2892万吨,实现第五次飞跃;2012年,首次突破3000万吨,实现第六次飞跃。

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实现了由农产品短缺到供给有余的跨越。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640万吨到稳定在3000万吨左右,以占全国3.2%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4.5%左右的粮食,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比全国平均高10.7%以上、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水稻种植面积和稻谷产量现居全国第一和第二位,水稻种业为全国第一大省,近年在国家粮食安全考核中连续4年获评优秀,成为全国从未间断向国家提供商品粮的两个省份之一。

湖南做优做强湘米工程,发展高档优质稻生产。2020年全省优质稻面积达到1302万亩,还创建了一批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县。位于洞庭湖区的南县,因地制宜发展稻虾综合种养50万亩,年产值达100亿元,“南洲稻虾米”成为湖南首个进军香港市场的湘米品牌,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农业科研硕果累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开创杂交水稻研究,实现了从三系到两系再到超级杂交稻的三次重大技术创新;超级稻攻关多次刷新纪录,每亩产量突破1100公斤,为实现“禾下乘凉梦”迈出坚实步伐。全省十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共培育新品种87个,第三代杂交水稻全年双季亩产1530.7公斤、创历史新高,年产杂交稻种8000万公斤、占全国的1/3,长沙市芙蓉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粮食正成为全国种业创新高地建设标杆,湖南业已成为水稻种业全国第一大省。

洞庭波涌连天雪 长岛人歌动地诗

育秧难、农资供应受阻、耕地抛荒意向增加……

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抓粮食生产的难度大于往年。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抓重点、攻堵点,确保重要农产品稳定生产与有效供应,坚决守住农村大后方,全力稳住农业“基本盘”,在全国行动是最快的,更实现了粮食面积、产量“两增”目标。

湖南农业农村厅通过抓早抓小、抓紧抓实,紧急研究出台了支持春耕生产10条措施,争取省财政统筹落实9.7亿元支持粮食生产、为历年来最大投入,派出66个工作组到66个重点县蹲点1个月、指导发展早稻集中育秧800多万亩。2020年落实粮食面积7132.1万亩,比2019年增长3.0%,扭转了连续5年播面下降趋势;粮食产量3015万吨,比上年增长1.4%,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初心不改,敢为人先再出发。在奋斗新时代的征程上,湖湘大地焕发勃勃生机。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要求湖南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稳步提升粮食产能,作出了“打造‘三个高地’、担当‘四新’使命”的重要指示,为新阶段湖南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达哲表示,该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决定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具体到农业领域,将以打造种业创新高地和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两个高地”为抓手,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国农业现代化做出湖南贡献。4月22日,农业农村部与湖南省在长沙签署部省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国家种业创新高地和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

“我省粮食生产将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湖南省省长毛伟明表示,“要坚决守住粮食面积产量、粮食质量和农民种粮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确保全省粮食总产600亿斤以上,耕地保有量5956万亩;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高效率推进、高品质建设、高水平管护,完成高标准农田460万亩建设任务,把项目建设成让农业受益、让群众满意的精品工程;要促进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培育企业、集聚产业、打造品牌,促进粮油‘产购储加销’深度融合发展,提升湖南粮油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要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抓实党政同责,将粮食生产、粮食安全纳入市县重点工作绩效考核和乡村振兴考核范畴,加大科技、人才、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各项工作如期完成。”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声中,三湘儿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打造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链,推进品牌、特色、质量、产业融合、科技、开放等六大强农行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

湖湘大地,全方位聚合力,高起点绘蓝图,正在描绘出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壮美画卷。

(资料整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