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农业百科> 法规文件>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3号(3)

发布时间:2020-12-30 来源:农伞网

20

  登记编号:GPD油菜(2018)510068

  作物种类:油菜

  品种名称:德选油8号

  申 请 者:绵阳市地神农作物研究所

  育 种 者:绵阳市地神农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H11-14A×3-297R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隐性核不育杂交种。全生育期平均为203.5天,幼苗直立,叶片中等偏大,叶色绿色,裂叶2~3对,叶柄长,叶缘锯齿状,缺刻,叶片有蜡粉,无刺毛。花瓣中等,花色大、中等黄、侧叠。茎秆绿色,匀生分枝型,株型较紧凑,种子黑褐色。平均株高188.45厘米,分枝部位83.44厘米,一次有效分枝6.9个,单株有效角果数平均324.48个,每角粒数19.29粒,千粒重3.45克。芥酸含量0.15%,硫苷含量22.75微摩尔/克饼,含油量39.92%。中感菌核病,抗病毒病,抗寒性中等,抗裂荚性一般,抗倒性强。第1生长周期亩产202.13千克,比对照南油12增产11.1%;第2生长周期亩产192.95千克,比对照南油12增产13.9%。

  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培育壮苗。育苗移栽一般以9月上、中旬播种育苗,苗龄30~35天,苗床与大田比例1:5,每亩苗床用种0.4千克;直播10月上旬播种,及时间苗定苗。2.施足底肥,合理密植。构建高产群体,移栽亩植7000~8000株,直播亩植10000~12000株。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氮、磷、钾、硼配合施用。大田每亩底肥农家肥1500千克,尿素10千克,过磷酸钙35千克,氯化钾15千克,硼砂1千克左右。3.及时管理,适时收获。栽后当天施定根水,25天后第一次追肥,12月上旬重施“开盘肥”。苗期注意防治菜青虫、蚜虫,初花期防菌核病,幼荚期及角果成熟期注意防治蚜虫和预防鸟害。在植株主序中部角籽粒变黑时,进行人工收割,晒干后脱粒,机械收割宜在黄熟期。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以及陕西汉中和安康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注意事项:1.缺硼田块易造成花而不实现象,特别是缺硼土壤更应增施硼肥为底肥或在苔期喷施硼肥。2.由于芥酸、硫苷含量低容易造成鼠、雀鸟危害,应加强防治工作。3.为减少菌核病发病率应避免偏施氮肥,总体原则是控施氮肥增施磷钾肥。4.播期过早易出现早花早苔,影响产量。

 

 

  21

  登记编号:GPD油菜(2018)520069

  作物种类:油菜

  品种名称:卓油058

  申 请 者:贵州卓豪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贵州卓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U33A×X6-1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品种。全生育期223天,幼苗半直立,子叶肾形,深裂叶,裂叶3~4对;叶绿色,有蜡粉,叶缘有锯齿,花瓣黄色;籽粒黑色,有少量黄籽。株高161.6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7.42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59.9个,每角粒数22.9粒,千粒重3.82克。芥酸含量0.15%,硫苷含量18.17微摩尔/克,含油量40%。感菌核病,抗病毒病,抗倒性较强。第1生长周期亩产168.78千克,比对照秦优10号增产4.9%;第2生长周期亩产185.04千克,比对照秦优10号减产1.28%。

  栽培技术要点:1.育苗移栽9月上中旬播种,10月中下旬移栽;直播10月上中旬播种。2.亩种植密度,移栽6000~8000株、直播15000~25000株。3.有机肥或复合肥作底肥,亩施纯氮15千克,氮磷钾肥按1:0.5:0.9比例配合施用;亩施硼砂0.5~0.8千克作基肥或兑水追施。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上海、浙江,以及江苏、安徽淮河以南的冬油菜区种植。

  注意事项:注意防治菌核病、蚜虫等病虫害。

 

 

  22

  登记编号:GPD油菜(2018)500070

  作物种类:油菜

  品种名称:庆油3号

  申 请 者: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0911×Zy-13

  特征特性:甘蓝型油菜两系杂交组合。全生育期平均为210.7天,中熟,幼苗半直立,叶色中等绿色,有蜡粉,叶脉明显,叶片无刺毛,羽状裂缺,顶裂片较大,边缘有锯齿。植株高度160~200厘米,一次有效分枝8~9个,分枝角度适中,株型紧凑,全株有效果350~500个,每果20~25粒。花朵中等黄色,花瓣大而重叠,雌蕊淡黄色,雄蕊高于雌蕊,花药发达,花粉量充足。种子黑灰色,菜籽花籽、圆形,菜籽千粒重4.08~4.63克。芥酸含量0.1%,硫苷含量21.61微摩尔/克,含油量49.96%。低抗菌核病,中抗病毒病,其他病害轻,耐冻能力较强,低抗裂荚,抗倒性较强。第1生长周期亩产196.62千克,比对照华油杂12增产6.4%;第2生长周期亩产191.53千克,比对照华油杂12增产10.0%。

  栽培技术要点:属甘蓝型油菜中偏早熟两系杂交组合,适宜于平坝、丘陵山区种植,栽培技术如下。1.育苗移栽。(1)培育壮苗。一是适期播种育苗。丘陵山区在9月15日左右,平坝浅丘区在9月25日左右播种育苗。二是留足苗床,稀播匀播。1亩苗床地播0.5千克种子。三是苗床管理。早匀苗,早追肥。匀苗一般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幼苗长出第1片真叶时开始,苗间距1寸左右;第二次在3片真叶时进行定苗,苗间距6.67~8.33厘米,同时拔除杂草。匀苗以后随即追施肥水,移栽前一周需再施一次“送嫁肥”。油菜播种季节若遇阴雨,应经常清沟排水;若遇天气干旱,则以少肥多水泼洒厢面,保持土壤湿润,并注意防虫。(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一是适时移栽。当苗龄在30~35天,幼苗叶片达5~6片时可进行移栽。移栽时应做到“三匀三带”。“三匀”就是株行距匀、苗子大小匀(即分级移栽)、移栽深浅匀。“三带”就是带土移栽、带肥移栽、带药移栽。二是合理密植。土壤肥力较好的田块以每亩0.7~0.9万株为宜,土壤肥力较差的田块以每亩1.0~1.5万株为宜。为田间管理方便,以宽窄行种植较好。新放干的冬水田要深沟排水,以防湿害。三是施足底肥。底肥施用量为每亩猪粪100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草木灰100千克、硼砂0.5千克,再加0.2立方米细土堆沤15天,结合整地施入土层中。施肥量少时,可集中施于播种沟(窝)或移栽沟(窝)内。(3)田间管理。一是施肥。移栽后立即施定根肥,以清淡猪粪水为主。移栽后的15~20天追施一次苗肥,12月下旬每亩用5~7.5千克尿素兑猪粪水重施一次开盘肥,并进行中耕除草培土,如果底肥未施硼肥,应喷施0.2%的硼砂溶液。1月中下旬看苗酌施蕾苔肥,蕾苔期喷施硼肥(0.2%硼砂溶液)以提高结实率。整个生育期亩施纯氮12千克,配施磷钾肥。二是病虫害防治。移栽后主要是防治菜青虫;开春后注意蚜虫防治。病害主要是菌核病,在初花期至盛花期,每亩用50%多菌灵0.1千克及时防治2次。病毒病在发病初期,喷施10%病毒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防治,隔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4)适时收获。当主花序中下部籽粒转色时即可收获,切忌推迟收获时间,以免影响产量。2.直播。(1)适期播种。长江上游区在9月25日至10月10日,长江中下游区在10月1日至15日。(2)田间管理。一是施肥。普通田块播种前亩施肥20千克,12月中旬追施10千克复合肥加5千克尿素。二是病虫害防治。苗期主要是菜青虫,开春后主要是蚜虫。病害主要是菌核病,在初花期至盛花期,每亩用50%多菌灵0.1千克及时防治2次。病毒病在发病初期喷施10%病毒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防治,隔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3)适时收获。当主花序中下部籽粒转色时即可收获,切忌推迟收获时间,以免影响产量。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重庆、贵州、云南,以及陕西省汉中、安康的冬油菜区秋播种植。

  注意事项:1.播种期如遇阴雨或干旱,出苗率会下降,注意排水或抗旱;2.整个生育期内注意田间排水。3.双低油菜易遭鸟害,发现有鸟害时喷施防鸟剂或采用其他防鸟方法;4.土壤缺硼区易出现花而不实,注意增施硼肥。5.不宜在带根肿病菌的土壤种植。

 

23

  登记编号:GPD油菜(2018)510071

  作物种类:油菜

  品种名称:花油203

  申 请 者:四川天宇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 种 者:王华 王海林

  品种来源:1357AB×89-4R

  特征特性:甘蓝型杂交种。全生育期219天,株高191.1厘米,单株有效角果数563.8个,每果16.0粒,千粒重3.56克。芥酸含量0.4%,硫苷含量20.03微摩尔/克饼,含油量40.1%。低感菌核病,中感病毒病,耐寒性与抗倒优于对照。主序不实果率8.3%。第1生长周期亩产163.72千克,比对照川油21增产13.44%;第2生长周期亩产164.60千克,比对照川油21增产9.76%。

  栽培技术要点:1.播种期。育苗移栽宜在9月上旬播种,直播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宜。2.密度。育苗移栽亩植6000~9000株,直播密度10000~12000株。3.科学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硼等多种营养元素配合或施用油菜专用肥。4.综合防治病虫害。下湿田要挖排水沟、厢沟,排水防渍。初花期防治菌核病,苗、果期注意防治虫害。5.及时收获,减少落粒损失。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四川以及陕西汉中、安康油菜主产区秋播种植。

  注意事项:1.硼肥是油菜增产稳的重要元素,建议每亩施用0.5千克,作为底肥或花期喷施。2.播种时需要用杀虫剂拌种,以防治苗期地下害。3.本品为杂交一代种,只能种植一个生长周期,不可续留种种植。

 

 

  24

  登记编号:GPD油菜(2018)510072

  作物种类:油菜

  品种名称:蜀油636

  申 请 者:四川天宇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 种 者:四川天宇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W08AB×L06

  特征特性:甘蓝型杂交种。全生育期226天,株高220.9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9.1个,单株角果数525.4个,每果粒数14.49粒,千粒重3.78克。芥酸含量0.1%,硫苷含量20.38微摩尔/克饼,含油量40.51%。低抗菌核病,抗病毒病,抗倒力较弱,耐寒性不及对照。第1生长周期亩产154.87千克,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8.08%;第2生长周期亩产162.29千克,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0.4%。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稀播壮苗。川西平原育苗移栽9月15至20日,直播宜10月上、中旬。其他地区可参照当地中熟油菜品种适时育苗移栽。抓好苗床管理,施足底肥,早匀早定,培育壮苗,充分发挥冬前秋发优势。2.合理密植。中等肥力田块移栽,亩植6000~7000株,直播密度9000~10000株。3.合理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硼等多种营养元素配合或油菜专用肥。4.适时防治病虫害。5.及时采收,减少落粒损失。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四川省平原、丘地区的油菜主产区秋播种植。

  注意事项:1.硼肥是油菜增产稳产的重要元素,建议每亩施用硼肥0.5千克,作为底肥或花期喷施。2.播种时需要用杀虫剂拌种,以防治苗期地下害虫。3.本品为杂交一代种子,只能种植一个生长周期,不可续留种种植。

 

25

  登记编号:GPD油菜(2018)340073

  作物种类:油菜

  品种名称:浙杂903

  申 请 者:安徽国盛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育 种 者: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

  品种来源:G1A×T3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杂交种。全生育期平均为230.4天,幼苗半直立,叶片大小中等、绿色,有腊粉,叶缘锯齿,裂叶2~3对,有缺刻。花瓣复瓦状、黄色,籽粒较粗,种皮黑褐色。株高165.6厘米,有效分枝位59.0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7.8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21.15个,每角粒数24.53粒,千粒重3.88克。芥酸0.35%,硫苷21.30微摩尔/克,含油量47.42%。低感菌核病,抗病毒病,抗寒性中等,抗裂荚性中等,抗倒性较强。第1生长周期亩产88.74千克,比对照秦优10号增产11.7%;第2生长周期亩产102.0千克,比对照秦优10号增产13.0%。

  栽培技术要点:1.长江下游地区育苗移栽9月中下旬播种,每亩播种量0.4~0.5千克,秧龄35~40天,培育壮苗,移栽密度每亩7000~8000株;直播10月上中旬播种,每亩密度1.5~2.0万株。2.重施基肥、增施磷钾肥、必施硼肥,每亩施纯氮15~20千克、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6~8千克、硼砂1千克;氮肥用于基肥、苗肥、苔肥的比例为5:3:2,磷肥和硼肥一次性底施;钾肥50%作基肥、50%作苔肥。3.田间开好三沟,春后注意清沟沥水。4.加强病虫草害防治,苗期重点防治蚜虫、菜青虫,初花期防治菌核病。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上海、浙江,以及江苏和安徽淮河以南的冬油菜区种植,育苗移栽9月中下旬播种。

  注意事项:栽培管理上注意防治菌核病,多施硼肥防止花而不实。制种时注意隔离,收获时防止机械混杂。

 

 

  26

  登记编号:GPD油菜(2018)340074

  作物种类:油菜

  品种名称:浙油杂2号

  申 请 者:安徽国盛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育 种 者: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

  品种来源:ZH1A×HZ3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杂交种。全生育期232天,比对照秦优7号早熟1天。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顶裂叶圆形,裂叶3对,缺刻较深,叶缘锯齿状,叶被腊粉,无刺毛;花瓣鲜黄色、侧叠、复瓦状排列。角果近平生,成熟时呈枇杷黄色,籽粒黑褐色。株高149.6厘米,匀生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8.9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69.1个,每角粒数22.2粒,千粒重3.74克。食用油芥酸含量0.7%,硫苷含量33.18微摩尔/克,含油量43.05%。低抗菌核病,中抗病毒病,抗寒性中等,抗裂荚性中等,抗倒性中等。第1生长周期亩产172.9千克,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8.1%;第2生长周期亩产172.9千克,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10.3%。

  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早播。长江下游地区育苗移栽油菜宜在9月中下旬播种,苗龄30天,直播宜在10月上中旬播种。2.合理施肥。要求重施基苗肥(占总肥量的70%),适施苔、花肥(占30%),增施磷、硼肥。3.合理密植。移栽每亩密度8000株,直播每亩密度15000株。4.田间管理。注意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以减轻病虫害发生。苗期做好蚜虫和菜青虫的防治,开春后做好开沟排水防渍害,花期做好蚜虫和菌核病的防治。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上海、浙江,以及江苏和安徽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育苗移栽9月中下旬播种。

  注意事项:栽培管理上注意防治菌核病,多施硼肥防止花而不实。制种时注意隔离,收获时防止机械混杂。

 

27

  登记编号:GPD油菜(2018)340075

  作物种类:油菜

  品种名称:浙双8号

  申 请 者:安徽国盛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育 种 者: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

  品种来源:浙双6号×G166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常规种。幼苗半直立,子叶大,叶片大,叶柄中长,叶缘波状,裂叶3对,深绿色。茎秆粗壮,花瓣中等大小,复瓦状,黄色。分枝类型属匀生分枝型,分枝长,角果中长,斜生,喙中长,籽粒偏粗,黑褐色圆形。平均株高171.3厘米,有效分枝位57.5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9.15个。平均单株有效角果数473.7个,每角粒数20.42粒,千粒重4.24克。食用油芥酸含量0%,硫苷含量17.58微摩尔/克,含油量45.86%。中抗菌核病,中抗病毒病;抗寒性中等,抗裂荚性中等,抗倒性中等。第1生长周期亩产199.86千克,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9.67%;第2生长周期亩产167.8千克,比对照秦优7号减产2.4%。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早播。移栽油菜9月底播种,11月上旬移栽。直播油菜10月中旬播种,一般不超过10月底。2.栽培密度。移栽油菜6000~7000株/亩,直播油菜1.5~2.0万株/亩,早播稀些,迟播宜密些。3.科学用肥。重施基苗肥,增施磷钾肥,必须施硼肥。4.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及早间苗定苗,做好蚜虫和菜青虫的防治,年后防渍害,花期注意防治菌核病。5.切勿割青,建议打堆后熟。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上海、浙江,以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育苗移栽9月中上旬播种。

  注意事项:栽培管理上注意防治菌核病,多施硼肥防止花而不实。制种时注意隔离,收获时防止机械混杂。

 

 

  28

  登记编号:GPD油菜(2018)340076

  作物种类:油菜

  品种名称:德徽油9号

  申 请 者:安徽盛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安徽盛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浙双72×19

  特征特性:甘蓝型常规品种。全生育期平均为229.1天,比对照秦优10号晚熟1.8天。幼苗直立,叶色浓绿,叶缘锯齿状,裂叶3~4对,有缺刻,叶面有少量蜡粉,无刺毛;花瓣黄色、覆瓦状重叠排列;籽粒黑色,抗倒性强。株高160.4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9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37.4个,每角粒数21.0粒,千粒重4.44克。芥酸含量0.25%,饼粕硫苷含量21.60微摩尔/克,籽粒含油量46.67%。低感菌核病,中抗病毒病;抗寒性中等,抗裂荚性中等,抗倒性强。第1生长周期亩产208.1千克,比对照秦优10号增产3.6%;第2生长周期亩产195.8千克,比对照秦优10号增产3.6%。

  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早播,培育壮苗。育苗移栽9月上中旬播种,直播10月上旬播种。2.移栽亩种植8000~10000株,直播密度18000~25000株。3.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配比,一般为2:1:1,适当增施硼肥。4.保优防杂。集中连片种植,防串花混杂,防机械混杂、人为掺杂等。5.加强病虫草害的防治。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上海、浙江,以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区种植,育苗移栽9月中下旬播种。

  注意事项:栽培管理上注意防治菌核病,多施硼肥防止花而不实。制种时注意隔离,收获时防止机械混杂。

29

  登记编号:GPD油菜(2018)420077

  作物种类:油菜

  品种名称:华双5号

  申 请 者:华中农业大学

  育 种 者:华中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中油821//华油3号/RS-1双低选系×华双3号/3/中双4号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常规种。全生育期214天,幼苗半直立,幼茎紫色,子叶肾脏形,花瓣颜色黄色,种皮黑褐色,分枝角度中等。平均株高170厘米,分枝部位30厘米,一次有效分枝8个,主花序60厘米,单株有效角果数290个,每角粒数19粒,千粒重3.87克。食用油芥酸含量0.42%,硫苷含量30.49微摩尔/克,含油量41.85%。菌核病发病率4.55%,病指2.14,病毒病发病率0.78%,病指0.45,低抗菌核病和病毒病,抗倒性强。第1生长周期亩产134.95千克,比对照中油821增产3.29%;第2生长周期亩产193.64千克,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3.20%。

  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长江中游地区一般在9月15日左右播种育苗,直播在9月底至10月初进行。2合理密植。移栽田每亩密度0.8~1.0万株,直播田每亩1.8~2.5万株。3.科学施肥。基肥:苗肥:苔肥比例以6:3:1为宜,中等肥力亩产150千克田块的总施纯氮16千克,亩施磷肥30千克,注意增施钾肥,每亩必施硼肥0.75~1.0千克。4.加强田间管理。移栽成活后,追施速效氮肥,促进早发。冬前遇旱及时浇水,防治菜青虫、蚜虫,春后初花期至盛花期喷药防治菌核病。及时中耕、松土、防治草害。围沟、腰沟和厢沟畅通不渍水。5.适时收获。全田80%植株主轴中部角果内籽粒转为红褐色或80%植株角果皮呈红褐色时收获。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湖北、湖南、江西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注意事项:该品种为多品种(系)聚合杂交育成,不宜留种。栽培管理中注意增施硼肥,防治菌核病。

 

 30

  登记编号:GPD油菜(2018)420078

  作物种类:油菜

  品种名称:华双128

  申 请 者:华中农业大学

  育 种 者:华中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C040×中双9号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常规种。全生育期平均为199.3天,比对照中油杂2号早熟3.2天。株高127.8厘米,分枝高度47.1厘米,有效分枝数5.8个,单株有效角果数171.1个,每角粒数19.8粒,千粒重4.1克。食用油芥酸含量0.14%,硫苷含量16.8微摩尔/克,含油量41.1%。菌核病病株率7.0%,病指5.0,菌核病抗性与对照中油杂2号相当。第1生长周期亩产117.84千克,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2.91%;第2生长周期亩产133.00千克,比对照中油杂2号减产6.59%。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一般在9月15日左右播种育苗,直播在9月底至10月初进行。2.种植密度。移栽田每亩密度0.8~1.2万株,直播田每亩2.0~3.0万株。3.科学施肥。基肥:苗肥:苔肥比例以6:3:1为宜,中等肥力亩产150千克的田块,亩施纯氮16千克,磷肥30千克,注意增施钾肥,每亩必施硼肥0.7~1.0千克。移栽成活后,追施速效氮肥,促进早发。冬前遇旱及时浇水。4.病虫害防治。防治菜青虫、蚜虫,春后初花期至盛花期,喷药防治菌核病,及时中耕、松土、防治草害。围沟、腰沟和厢沟畅通不渍水。5.适时收获。全田80%植株主轴中部角果内籽粒转为红褐色或80%植株角果皮呈红褐色时,进行收获。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江西省冬油菜区种植。

  注意事项:早播易早苔早花,注意适时播种、施足基肥、必施硼肥,防治病虫草害。

31

  登记编号:GPD油菜(2018)420079

  作物种类:油菜

  品种名称:华航901

  申 请 者:华中农业大学

  育 种 者:华中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21933航天诱变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常规种。全生育期219天,苗期半直立,叶片裂叶型,顶叶较大,叶片长度中等,叶缘锯齿状,叶片绿色,微蜡粉,叶脉明显。花瓣黄色、长度中等,侧叠状,籽粒黑褐色。株高172.1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7.5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78.4个,每角粒数20.52粒,千粒重3.93克。食用油芥酸含量0%,硫苷含量29.54微摩尔/克,含油量44.22%。低抗菌核病,发病率5.51%,病指3.12;病毒病发病率1.46%,病指0.99。抗裂荚性、抗倒性中等。第1生长周期亩产159.58千克,比对照中油杂2号减产3.99%;第2生长周期亩产177.45千克,比对照中油杂2号减产1.03%。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宜在9月上中旬育苗、10月上中旬移栽,直播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2.合理密植。移栽亩植0.8~1万株,直播亩植1.5~2.3万株。3.科学施肥。做到氮、磷、钾、硼平衡,早施苗肥、苔肥,重施底肥。底肥每亩施45%三元复合肥40~50千克,硼砂0.5~1千克。4.加强大田管理。播种后喷施化学除草剂,定苗后及时中耕锄草。2~3片真叶期间苗,4~5叶期定苗。4~5叶期施3~4千克尿素追肥促苗。遇旱及时灌溉,遇雨清沟排渍。5.防病治虫。苗期防治蚜虫、菜青虫,初花期和至盛花期防治菌核病。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适宜在湖北、湖南、江西冬油菜区种植。

  注意事项:单独收获、单独脱粒、单独加工、单独贮藏,严防机械混杂。直播密度大时,要防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