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农业百科> 农业金融> 正文

金融助力大国粮仓根基稳

发布时间:2022-03-15 来源:农伞网

 摘要:

  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要确保2022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这一目标,金融资源应当向粮食生产等相关领域聚集,全力做好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金融服务。

 

  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要确保2022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这一目标,金融资源应当向粮食生产等相关领域聚集,全力做好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金融服务。

  2021年,我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洪涝自然灾害等困难,粮食总产量达到13657亿斤,比上年增长267亿斤,继续稳定在1.3万亿斤台阶上,为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2022年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保障粮食产量,金融应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提供有力有效支持。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涉及土地流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农田防护及配电设施等多方面内容,前期资金投入大、回收周期长,一般项目贷款期限通常都在3年以上,对银行资金占用时间长,且出于支农惠农的考虑利率相对较低,在没有财政贴息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的积极性往往不够高。改变这种状况,未来应充分发挥金融特别是政策性金融的优势,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发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政策性金融债券以获取低息融资,减轻融资成本压力。各地政府也应加大对政策性金融债券及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的贴息力度,引导更多信贷资源配置到高标准农田建设环节。

  当下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从岭南大地到东北平原,从鱼米之乡到塞上江南,全国春耕备耕正在由南向北陆续展开。保障当前春耕生产有序开展,金融需要更加主动地发挥作用,支持今年春耕备耕。截至2月10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全行已发放春耕备耕贷款700亿元,同比增加421亿元;农业银行计划今年发放春耕备耕相关贷款1500亿元,其中粮食重点领域贷款投放不少于1000亿元;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在春耕开始前已提前安排好2022年风险保障,与全部农业保险承保机构签署风险分担协议,对春季生产投保农险的农户一次性承担其全部农险损失的20%,全力支持承保机构为春季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承保能力。春耕春播是全年农业生产谋篇布局的关键阶段,一招主动、全年主动,金融机构应更加积极靠前发力,建立春耕备耕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实行信贷审批优先受理、优先办结等机制,确保金融服务不误农时。

  确保大国粮仓根基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提出,要“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当前,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农机装备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不过,在一些农业产业领域和一些生产环节还存在“无机可用”“无好机用”的问题,下一步需要在这些薄弱方面实现机械化全面突破。瞄准农业机械化需求,金融应加大对农机装备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从各地实践看,当下部分金融机构不愿过多涉足农机装备制造业务,一方面是由于农机产业集中程度低,产品市场占有率弱,应对市场风险和开拓市场能力相对落后;另一方面是因为农机企业经营风险大、抵押产品匮乏,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抵押担保要求。改变上述状况,相关部门应继续完善政策支持,降低农机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强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的信心。从金融机构自身来看,应加快构建与农机生产企业相适应的信贷政策体系,灵活开发各类信贷产品和提供个性化融资方案,着重加大对农机产业集群建设的支持,围绕全产业链提供链式金融服务。

  端牢中国饭碗,需要继续坚决有力实施好种业振兴行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从提出打赢种业翻身仗到部署推进种业振兴,中央对种业的重视一以贯之。近些年,我国种业有很大进步,农业生产用种安全有保障,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以上,实现“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为粮食连年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推进种业振兴的过程中,金融理应继续发挥积极作用。由于育种产业的投入大、回收周期长、风险较高且收益不明确,目前部分金融机构向种业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还存在顾虑。让金融机构放心敞开“钱袋子”,相关部门应考虑适当通过财政贴息、贷款风险补偿等政策分散银行风险,提高金融机构信贷积极性。针对种业研发中突出的融资难题,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匹配长期资金,尤其是要重点支持“揭榜挂帅”“部省联动”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

  保障粮食安全,亿万农民是主体。让农民种粮不吃亏、有钱挣,金融要关注各类种粮主体尤其关注小农户的融资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改进内部资源配置和政策安排,加大对种粮主体的金融资源倾斜。当前,我国承包耕地农户数为2.07亿,通过土地流转经营30亩以上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5%,因此小农户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金融对小农户的支持,重点在于通过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推动农民进入产业链,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种粮主体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未来金融应高度重视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妥善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信用、保险、抵押、担保等问题,帮助各类主体开展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经营行为,提高种粮综合效益。

  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2022年,把“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要求落到实处,金融在支持粮食生产方面将更加主动有为,更加积极进取,注重靠前发力,助力“三农”这块压舱石牢牢稳住。


(资料来源于网络整理,如有侵权告知删除)